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中国摇滚 门户 杂谈 2 查看内容

“黄金时代”的幻象:二十世纪中国摇滚简述(下)

2020-10-11 16:58| 发布者: cnrock| 查看: 498| 评论: 0

在前些年,很多人谈起中国摇滚常常“扼腕叹息”,觉得国摇死在了九十年代,他们大呼:“九十年代是中国摇滚的黄金时代。”我最初听摇滚的时候,也被他们的说法迷惑了。但当我开始自己翻阅资料,回溯历史的时候,便有了怀疑。

原创作者:林艾舒
责任编辑:Echo00序言

摇滚,作为来自西方的流行音乐形式,不仅仅是一种音乐风格,更是一种内涵丰富的青年流行文化。根据欧美的经验,流行文化离不开消费,离不开经济基础,更离不开一套完整的文化工业。若从这个角度回顾九十年代的中国摇滚,你会发现,所谓的“黄金时代”就是一场没有基础的海市蜃楼。


这两年,怀念九十年代国摇的乐迷少了,着眼于当下的年轻人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这几年中国的摇滚发展非常迅速,无论是乐迷数量还是乐队数量,都有极大的增加。乐迷的消费能力的增加和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等因素,带来了一系列的新变化:独立厂牌可以自给自足,现场演出越来越丰富多彩,唱片制作和发行日益规范等等。我觉得这样的国摇才是健全的、可持续的。

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九十年代的中国摇滚,也许会比以往有更清楚的认识。


1993 - 1996:“黄金岁月”与退火时间进入1993之后,国家文化部门对流行音乐的态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开始大力支持流行音乐产业发展,完善各种制度。

90年代中国大陆最有影响力的唱片品牌,旗下有窦唯,唐朝等极具影响力的个人和乐队。
对于中国的流行音乐而言,1993年到1996是很重要而繁荣的一段时期。

这期间“签约制”及其配套的“经纪人制”在大陆实施,版权制度初步完善,流行音乐运作机制逐步形成,各种于流行音乐相关的职业也诞生了,例如制作人、监制人等等,对流行音乐人才培养的力度也加大,各类培训学校和机构宣告诞生,其中就有著名的迷笛(1993年)。

这一时期的国家文化政策也十分宽容,鼓励并引导流行音乐的创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专业音乐理论工作者也对流行音乐更加重视,加强了理论发展的支持。MTV也于1993年登陆中央电视台,引发广泛讨论,各类音乐排行榜也开始出现。

北京迷笛音乐学校,中国第一所现代音乐学校。


这一系列的行为,让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迎来了一个不小的高峰。具体表现包括:

○ 众多港台歌星纷赴大陆开演唱会,一场又一场,比如仅1993年1月14日在北京举行的“叱咤乐坛流行榜”北京演唱会就来了:叶倩文、林忆莲、刘德华、黎明、张学友、张卫健、Beyond、太极、刘以达、王靖雯等众多巨星。

○ 大陆流行音乐唱片发行量大幅度增加,流行歌曲广泛流行。从1993年至1994年,大陆有上百张原创专辑面世,流行金曲众多,如:“我的1997”, “小芳”, “涛声依旧”, “走四方”, “同桌的你”, “回到拉萨”等。

○ 一大批新生流行歌手诞生,如:李春波,老狼,高晓松,高林生,潘劲东,林依轮等等,被称做“94新生代”。一时间各种流行音乐演唱会在全国随处可见。


老狼 “恋恋风尘” 1995

高晓松做词曲,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就被收录在这张专辑中。(但封面是什么鬼??)

当然,这些繁荣也体现在了摇滚上。

1993年,2月,唐朝等六支乐队赴德国参加“93中国现代艺术节”,并取得相当大的成功,有一段有趣的报道:

“有位德国人到后台,与演员彼此语言不通,只能用英语进行简单交谈。他认为“唐朝”的乐手都是在英美生活多年的,当演员告诉他说,他们生长在中国,并未去过英、美后,他感到很惊讶。”



3月,“中国火”系列摇滚录音带发行。4月,唐朝的“梦回唐朝”获全美MTV音乐奖“亚洲最佳MTV”提名。

1994年6月,何勇的《垃圾场》,张楚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窦唯的《黑梦》,崔健的《红旗下的蛋》等专辑发行。

窦唯 “黑梦”


1994以上这些还不算大招:

1994年8月,中国火旗下歌手何勇、张楚、窦唯的三张个人新专辑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及北京市文化局正式审批在北京东华童剧场举行新闻发布会。

值得注意的是,应邀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有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北京市文化局的官员,及首都、地方新闻界、路透社、法新社、BBC、《洛杉矶时报》等中外记者,还有关心中国新音乐的演艺界、企业界和社会各界人士。

试问,谁现在能有这种待遇?这也从一个侧面能看出那个时候政府的文化部门对于摇滚乐或者说流行音乐支持的力度。

被称为“魔岩三杰”的何勇,张楚,窦唯。


1994年12月17日,日后被中国摇滚乐迷津津乐道的“中国摇滚乐势力”在香港举行,窦唯、张楚、何勇以及唐朝乐队登场演出。

当然,这一时期还涌现了大批的摇滚乐队,包括指南针、铁风筝、轮回、超载等等,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国内乐队数量高达三百支。

从种种的迹象看来,中国的摇滚在那时候的确达到了一个高潮,无比热闹。

窦唯,张楚,何勇,唐朝乐队在香港红磡体育场参加了这次演出,1995年作为现场实录专辑发行。
但有一个细节我不得不提:发展不均衡。几乎所有大家能叫得出名字的乐手都在北京,其他地方很难找出一个。虽然北京的乐队的确很多,但也有过这样的笑话:北京的乐手有多少?200个。乐队有多少?也是200个。当然,不仅仅是摇滚,整个流行音乐都有这样的倾向,北京万分繁荣,其他地方荒芜一片。

这样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后继无力。在国家文化部门的帮扶下,中国摇滚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差不多释放了全部的能量,但却没能很快的恢复元气继续创作和发展,整个流行音乐行业都是如此。



迅速地,中国流行音乐开始消退:新专辑数量1995年相较1994年减少一半多;演出市场不景气,票房堪忧;唱片业危机四起,亏损严重;新人新歌质量不足,传唱度不高等等问题都相继出现。

有这么一个例子:1994年由大地公司推出的《校园民谣Ⅰ》发行量高达60万盒,还不包括数量更加巨大的盗版。


大地公司 “校园民谣Ⅰ” 1994


本来这样的作品出现是一件好事,但随后铺天盖地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校园民谣模仿作品:先锋的《校园歌曲》、亚平工作室的《笼外的鸟》、引起官司纠纷的长城音像发行的《校园民谣Ⅱ》等等,形成了艺术形式上的雷同,审美疲劳。

有报道称,“据行内知情人士透露,除大地唱片的《校园民谣Ⅰ》获利甚丰外,其他专辑都几乎赔了老本。”这样就导致风靡一时的校园民谣迅速被乐迷抛弃,走向低谷。


1997 - 2000:开启新征程

到了1997和1998年,中国流行音乐行业依然寒冬一片。引用《音像世界》在1999年初对1998年音像产业的回顾报道:

“1998年下半年的音像业确在艰难中度过。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下半年全国大的音像公司销售额下政的比例是年的一不等,更不必说中、小音像公司了。……音像行业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到的便是各大公司对原创音乐的投资。在支持原创中一贯领先的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北京京文音像公司、上海音像公司、中唱上海公司和广东美卡文化音像公司在这一年中出的原创专辑寥寥无几,而一向是原创音乐“出版大户”的上海声像出版社,98年的原创版号明显减少。”



大陆流行音乐发展的困境给了境外唱片公式纷纷抢占大陆音像市场的机会,国外流行音乐制品被大量引进,出版发行。打口碟自1994年进入中国以来,逐渐成为了城市青年的一种新喜好,通过打口碟他们更快也更方便得接触到了极其丰富的外国流行音乐。这其实也是另外一个细节,这一时期的国内流行音乐不景气,反而让年轻人听到了更多的国外流行音乐,西方的摇滚乐乘势大量流入中国,影响了一大批后来的中国摇滚乐队。

不知道经历了那段时间的朋友是不是有相同的感觉呢?

打口碟,或许未来也看不到了。


不过,经历了两年蛰伏期的中国摇滚,由于又有新青年的加入,渐渐开始呈现不一样的面貌。

1997年末,摩登天空宣告成立,同时推出了他们发行的第一张专辑,清醒乐队的《好极了》。

1998年,麦田守望者、花儿、地下婴儿、超级市场、新裤子、苍蝇都发行了自己的作品,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被一些媒体称作“98摇滚新浪潮”或者...“北京新浪潮”。有评论人士这样说:

“新一波乐队以一种与前辈们迥然不同的姿态登上舞台。他们更年轻,更自信,前卫与时尚兼具,拥有浓厚的潮流感和时代气息。”


这一批乐队的气质和风格与之前有着明显的转变,虽说有些作品依然带着一点中国式土摇的气息,但已经在开始向着新世纪前进了。摩登天空的老板,清醒乐队的主唱沈黎晖在1999年接受采访的时候这样说:

“新音乐的功能在于沟通。过去‘唐朝’的气质很土,现在的乐队则要国际化得多我们正准备在台湾、香港以及欧洲地区推广更多的中国新浪潮音乐。不沟通和交流是不行的。印第安人也有文化,但缺乏沟通,所以他们的影响日渐衰弱。”

如今二十年过去了,摩登天空也的确越来越国际化了。

探索“音乐+”的摩登天空可以说是非常国际化了。

新世纪的前夜,感觉也像是中国摇滚的前夜,在1997年至1999年,很多对当今中国摇滚影响极大的乐队相继成立。

要说这三年比起1993年至1995年,我倒觉得前者更为重要。这些乐队包括:P.K. 14,惘闻,腰,木马,万青(前身),痛仰等,如果再算上摩登天空和《我爱摇滚乐》杂志,便是他们推开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摇滚大门。

1999年12月31日,轮回乐队登上中央电视台,参加新千年元旦晚会,成为第一支登上央视的摇滚乐队。2000年7月,当时国际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华纳唱片签约达达乐队。

又是上央视,又是走向国际,中国摇滚仿佛即将迎来又一轮巅峰时期。著名乐评人金兆钧当时认为,以2000年摇滚乐进人中央电视台为标志,摇滚乐的“非主流”状态结束:

“道路的开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把摇滚过分意识形态化的态度已经淡出,音乐文化的多样化发展自然给摇滚乐留出了生存时空,但假如中国摇滚由此也淡化了自己的性格而向着流行音乐进军,它就将无可避免地陷入再一轮‘妾身不分明’的尴尬境地。”

轮回乐队
多么讽刺而准确评论呀。就像花儿乐队一样,当他们向着商业化道路前进时,他们就迎来了身份的丢失。乐迷指责他们背叛,新的乐队则觉得他们虚伪,从此“商业化”成为了后十年中国摇滚乐队避之不及的一个词语。

同样是在2000年前后,诞生了一个新的流行词语“韩流”,韩国流行明星在中国圈粉无数的时光正式开启。芒果台的崛起也预示着流行风尚的新转变。在周杰伦、潘玮柏、林俊杰、SHE等新一代港台海外华人巨星的冲击下,中国摇滚几乎彻底丢失了自己在年轻人里的阵地。

新千年伊始,中国摇滚一头扎进地下,至今也不敢称呼自己为“主流”。

花儿乐队

“幸福的旁边”



1999 花儿乐队的第一张专辑,玩儿的还是朋克。00尾声 
中国摇滚仿佛在二十一世纪初经历了一个断层,几乎消失在了大众的视线当中。这样一冷一热的对比,让许多乐迷回首中国摇滚历史的时候,会有这么一种感觉:“中国摇滚死在了九十年代。”或者说:“九十年代真是中国摇滚的巅峰,这之后中国摇滚就没落了。”


但是,也许你注意到了我在“黄金岁月”的标题那里加上的引号。了解我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一直不赞成把那段时间称作中国摇滚的巅峰或者黄金时期,我相信如今有不少的乐迷都和我有着同样的观点。

伍迪·艾伦在《午夜巴黎》里也探讨过关于“黄金时代”的问题。每个人心目中都有着自己所认为的黄金时代,这是再正常无比的了,但如果没经过了解和思考就简单的选择相信,那他会像影片主人公一样,错过生命中的一些东西。

“午夜巴黎”,一部穿越片。


如今,很多城市都有了自己的Livehouse,喜欢独立音乐的朋友也能在家门口看音乐节,大家喜欢的乐队也都不全是北京乐队了,有的来自武汉,有的来自深圳、广州,有的来自上海,有的来自西安、成都。

如今有各种各样风格的乐队可以选择,虽然他们有些的作品还有些粗糙,但却能看的到未来的希望。如今,各种音乐文化小圈子开始形成,独立音乐爱好群体、琪琪音像和无聊制造这样的小型厂牌,都在良性地推动着摇滚亚文化的发展。

对比起来,我更愿意自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里,而不是上世纪。



李皖在写于2009年的“六十年三地歌”的专题文章里写到:

“对比这二十年前后,中国摇滚的历史是——极小的作品,极多的听众,极大的名声,更大的政治意义;中国摇滚的现状是——极多的作品,极少的听众,极小的名声,更高的美学价值。只要没有欣赏能力上的障碍,这显然是一个更丰富的季节,无论对头脑还是对听觉。但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不幸地丧失了倾听的时间,也丧失了倾听的耐心和倾听的能力。”


中国摇滚,需要的不是呐喊,不是反抗,不是举着旗帜站在高处,而是需要美学,需要思想,需要作为一种艺术融入大众的生活。

去年有一篇特别重要的文章刊发在了《人民日报》上,其中引用了李大钊的一句话,我也在这里送给各位朋友:

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摇滚网站 ( 鲁ICP备05012468号-1 )

GMT+8, 2025-5-4 15:40 , Processed in 0.0699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